《袓本·临摹·复制》

作品阐述:

临摹和复制是中国艺术的重要传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绘画精品,有许多是历朝历代的 临摹复制品。比如《洛神赋图》的祖本已经失传,而摹本众多。我在关心哪个摹本更接近顾恺之的祖本的同时也在思考摹本是否也许超越了祖本。生活在图像时代,我的经验中充满十分庞杂的图式。在复制的过程中,这些图式会在记忆盒子中刻意或是无意地冒出来,呈现在临暮本中。

前面四幅作品是依次临摹,越往后越程式化,这不是做这件作品前的设定,而是画完后所呈 现的。第五幅复制于数字化的第一张袓本,在电脑里将局部制成负片的样子,输出后稍加涂画。当下,数字采集输出作为复制艺术品的手段已经代替工匠式复制。“以假乱真”的数字技术使得复制成为真正的1‘复制”。以往的复制过程中,由于临摹者的主观意志或时代烙印造成的差异化消失了。而这种差异又是传统复制中的魅力所在。我试图使当下的数字复制如以往一样,充满变化的魅力。

导师评语:

临摹一直是中国画系的优良教学传统,在人物的本科教学中,临摹和写生是并 重的。

对于毛泽皓来说,临摹使他更直接、更正统地学习和体悟到传统人物画中的精髓; 传统的道释画度量观察法想必对这件大尺幅的水墨人物的尺度掌控给予重要帮助。四年本科的写生训练要求下笔灵动、准确,不轻易地去反复修改,这练就了他捕捉形和控制形的能力。

此外,虽然笔墨上他并没遵循传统法度,但是笔墨趣味始终架构在作品中。可 以看到这件作品充满激情,是一次实验性的创作。一面是对中国画水墨语言的实验探索,一面是对临摹复制的当下内涵的思索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