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

作品阐述:

展览作品皆处于“以古人形得古之神韵”的阶段,在这过程中尽可能地吸收传统养分,努力向“神 在而形去”的阶段发展。篆刻虽以古玺面貌表现,但于学习、创作中,尽可能多地向古玺、汉印、宋元、流派印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追求一种“古、朴、灵、静”的感觉,但因为自己较笨,怎么刻都刻不好,要展览了,只能说我努力了。篆书于钟鼎、砖陶文、诏版用功最勤……我喜欢读黄宾虹、吴昌硕、陶博吾、石开先生的作品,篆书紧跟在篆刻之后,从不敢懈怠。

导师评语:

把先秦的甚至金文的一些篆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线条古厚,章法也多变。另 外整个作品的形式很好,非常精致,作品本身又有拙古、古厚这些特点。很有匠心,很有功力。作品的拙和整体的精巧上做的很好。赵超对印章的整体把握非常到位,从形式到技巧,印面非常大,篆字气势磅礴,古厚。但是制作并不粗糙,还是很严谨的,这两方面结合得好,书法以大篆入书,古趣,章法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