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萨特阔》“失败遭遇”考论
作品阐述:
1876 年,列宾将作为公费游学的成果作《萨特阔》送回国内展出时受到自由派的一致批判。列宾本人虽凭此画获院士头衔,却也自视为一生中的败笔。学界普遍注意到列宾该时期风格的巨大转变,却未论及这与所遭批判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大量原始史料,从艺术史和社会思想史双重视角,以阐明事件产生的原因。论文共分三章:首先指出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到《萨特阔》三年间,民族主义观念导致列宾的身份认同与理念认同处于矛盾状态,进而分析《萨特阔》艺术风格变化背后的观念转变,最后指出批判声背后的民族主义观念。通过“萨特阔事件”的个案研究,本文揭示了俄国19 世纪下半叶民族主义观念对艺术创作与接受的影响。
导师评语:
强烈的个人卷入感显示出冉桑蓬同学对青年列宾思想世界的痴迷。就像画家曾徘徊在欧洲新风和俄国问题之间一样。冉桑蓬同学也沉醉于揭开“美术史”的遮蔽所带来的新鲜感与快意,绵密的文字令人印象深刻。文章完美诠释了失败与成功并非永恒,而始终处于历史的纠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