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25°42′N44°04′》、《廖兮之路》

作品阐述:

《E125°42′N44°04′》系列中,尝试运用综合材料去完成我的创作,泥土是基底材料,泥土属性在时间中自然而然脱落,它所表现出斑驳感和厚重感正是我需要的绘画语言。在具体画面上,我想追求一些混沌和质朴共同存在的反差感。它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浑厚又坚实,剥落又破碎,荒芜又静穆。

《廖兮之路》作品,工业遗迹是时间的沉淀,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保留着我们过去的记忆,是我们不能遗弃和丢掉的过去,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过程。我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抚摸时间的过程,希望可以为一些时代的遗憾抹去一些感伤。

导师评语:

观·悟·迹

王一恒对童年生活与成长的家乡充满感情,由此使他对家乡社会转型期形成的工业遗迹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和思考,这种意识使他积蓄了表现时间与痕迹的冲动。他在选择与否定中不断深入挖掘、梳理作品的精神指向和表达路径,以开放的态度把握自己的观看与表达方式,他找到了贴切的绘画语言,运用更具物质化的材料综合与转换营造画面质朴的张力,并在材料的反复制作、消解、建立过程中承载物质与时间的记忆。积累与转化使他在毕业作品中展现出独立视角与思考,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也释放出不俗的才能天赋。